原因一:
国际上都称为表面粗糙度,本着尽量采用与国际术语相一致的原则,应更名;
原因二:
使用表面光洁度,可能使人误解为零件表面的光亮程度。例如经过粗研和半精研的零件表面,有时发黑(不亮),但光洁度却很高;而经过抛光的工件表面有时很亮,但光洁度却不高。为了避免人们理解上和概念上的混淆,应改名;
原因三:
旧的国家标准规定,表面光洁度愈高,光洁度等级也愈高,评定参数的参数值便愈小。而新的国家标准则规定,表面粗糙度愈大(即表面愈粗糙),参数值便愈大;表面粗糙度愈小(即表面愈精细),参数值便愈小。可见,采用术语“表面粗糙度”,能使术语与量值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