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层 光是电磁波
第三层提到了光是波,但没有说清楚光是横波还是纵波。
1809年,马吕斯在实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这意味着光是一种横波。但当时的物理学家对于偏振的本质还是不清楚。
1865年,詹姆斯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个方程组总结了所有电与磁的现象,完成了电与磁的统一。
有趣的是,他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这样一个东西,他计算这个电磁波的速度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当时测量的光速是几乎相等的。于是,麦克斯韦大胆推测光是一种电磁波。
如果光是电磁波,那么光的本质上就是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因此,光的偏振方向是电场方向。光的电磁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偏振现象。
不仅如此,之前的几何光学以及惠更斯原理,仅仅是用数学来推导光学现象,而电磁理论则是注重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光的电场能让介质里的原子发生极化,并导致了一系列的光学现象,所以光的电磁理论能真正解释为什么光会反射和折射。把光当成电磁波,能解释经典波动理论解释不了的色散现象。
此外,根据电磁理论,震荡中的带点粒子能产生电磁波,所以解释了光的产生机制,不仅如此,电磁理论也用频率重新定义了光,也就是电磁波可以按照频率来分类。比如,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只是电磁波的冰山一角,可见光以外,还有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这意味着,我们日常所见的光与无线电波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光的电磁理论带来了几个新的结论:
1、光的微粒说彻底被打败,因为偏振不可能出现在粒子身上;
2、光并不是超距作用,光需要时间来传播;
3、光会反射,折射和色散是因为光与物质里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4、电磁理论解释了光的起源,也就是光的产生机制。
光的电磁理论,更进一步完善了光的波动说,看起来关于光已经认识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