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层 光速是不变的
根据经典力学,任何一种波都需要传播介质, 声波的传递需要空气,水波的传播需要水。
同样的,由于光是一种波,物理学家认为光的传播也需要介质,于是,物理学家们就假设宇宙中到处散布着一种称之为以太的物质,而这个以太则是作为光的传播介质。根据当时人们的理解,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如果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公转,就必然迎面受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以太,两位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森与爱德华.莫雷进行了一场以太风的测试,虽然不能直接观测或者测量到以太风,但还是可以通过测量光速来验证以太的存在。光是依靠以太传播,按照当时的推测,不同的方向上测试的光速应该是不同的,换句话说,逆向与以太的光理应慢于正向于以太的光, 然而实验结果却显示,不同方向的光速并没有任何差异。
即便如此,当时的物理学家还是坚信以太的存在,他们甚至认为以太被地球拖拽了,所以测量到的光速并没有任何差异。
虽然这个迈克尔森-莫雷实验,并不足以推翻以太假说,但是这个实验带来了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那就是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1905年,爱因斯坦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抛弃以太,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基本假设,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其中的光速不变原理就是指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这个光速不变原理,带来了非常多的有意思的后果,比如著名的钟慢效应,尺缩效应,同时相对性,以及有质量的物体不能达到光速。不仅如此,经典物理学就是因为狭义相对论的诞生而得到修正:
通过狭义相对论,物理学家们额外总结出了光的几个特性,就是第六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