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层:光是光子
光的电磁理论似乎能解释几乎所有东西,但还是有一点是电磁理论解释不了的。那就是光电效应,当光束照向金属板时,金属板的电子会被打飞,但是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发现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
(1)被轰飞的电子动能只和光的频率有关,和光强没关;
(2)如果光的频率低于某个阈值,无论光有多强,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这现象在当时是匪夷所思的,这是因为波动理论认为,不论红光蓝光或紫光,只要光的振幅足够大,或照射时间足够久,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就如同一个人搬不动的重物,可以让两个人来搬,人多总能把重物抬起来,然而实际情况下,再强的低频光或者是非常久的照射时间,也无法让电子离开金属板,只有高于某频率阈值的光才能让电子离开金属板。就好比搬重物时附加了两个限制条件:
1、一个人一次只能搬一个重物,不允许两个人搬;
2、只有特定年龄或以上的人才能搬起重物;
如限定13岁以上的人才能搬起重物,那么无论来多少13岁以下的小孩都抬不动重物,因为一个小孩子一次只能一个人搬,不能全部人一起搬。
因此,爱因斯坦通过以上的实验,提出了光就是一种粒子,也就是光量子,俗称“光子”。如果把光当成是粒子,就能很好的解释光电效应:
1、(单个)光子的频率和能量有关,频率越高,能量越大。这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频率达到某个阈值,才能轰飞电子;
2、电子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这解释了为什么再强的光,或再多的光子也轰飞不了电子,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完美的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他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让光的微粒说重新占据了舞台。
通过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物理学家们额外总结出了光的几个特性:
1、光速不变(真空);
2、光子的质量为零。因为有质量的物体不可能达到光速;
3、光子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因为以光速运动的物体的时间是静止的,所以光子的寿命是几乎无限的,是不会衰变的,是宇宙中最稳定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137亿年前的光子依旧在宇宙中传播着,对于光子而言,光子从发射到吸收是瞬间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