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普遍存在发光现象,它们的发光机理、强度和光谱范围存在着很大差异。目前,国际上根据发光的机理不同将生物发光分为:受激荧光,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和生物的超微弱发光
1、受激荧光
受激荧光是指生物体在受到外界光辐射的作用时,体内固有的荧光物质或吸收的荧光标记物发光的现象。在生物学领域中,由于分析物质荧光的方法敏感性极高,而且几乎所有的有机分子都能够直接或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后发生荧光,故很早就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中的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荧光分析最多的是荧光显微技术,基本工具为荧光显微镜。但一般的荧光显微镜某些情况下荧光的亮度不足,使观察困难随着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出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更加方便,实验可重复性提高,使受激荧光的应用更加广泛。
2 、发光生物发光
在生物发光领域中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发光现象就是以萤火虫的闪光为代表的发光生物发光。现在,已了解各种发光生物发光的基本反应,在这个领域中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例如在体外重组虫荧光素酶,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工合成荧光素;体外模拟细菌发光体系已获成功;细菌的发光基因已被提出,同样也已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母发光蛋白已经分离纯化,一级结构已经清楚。由于生物发光的量子效率极高,所以研究生物发光能量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发光蛋白,如GFP、YFP、CFP 等,其发光原理就是源自动物的自发发光,从而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3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发出可见光的现象。化学发光反应是由两个关键步骤组成:激发和发射。许多化学反应进行时能释放足够的自由能而把参加反应的物质之一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生成一种激发态产物,在它回到基态时,剩余能量转变成光子能量产生发光现象。随着化学发光物质合成技术的进步,化学发光在生物医学及其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化学发光标记是继荧光标记,放射性核素标记,酶标记三大标记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最新检测技术。
4、生物超微弱发光
随着生物发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乃至大分子都在发光,不过发光强度更弱。这些有关生物超微弱发光(ultra-weak bioluminescence)的研究课题,构成了当前生命科学发展前沿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生命系统的超微弱光子辐射(ultra-weak photon emission from living system)。20世纪60~70 年代以来,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些研究小组专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如日本的稻场文男小组(1991)研究了鼠肝核的超微弱天然光子发射;德国F.A. Popp小组提出了“生物光子”概念和一系列的相干理论。目前研究已涉及到细胞、亚细胞乃至生物大分子的层次。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DNA 是生物超微弱发光的一个辐射源。
5、生物发光特点
研究发现生物发光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生物发光的颜色范围很宽,可从红光到深蓝光;
②氧是几乎所有生物发光系统中必须的因素;
③生物发光是由“荧光素酶”与“荧光素”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
④所有的生物发光反应似乎都是酶-底物类型的反应,但复杂程度不同,某些生物发光反应涉及3 种或4种底物,而另一些生物发光反应甚至需要3个或4个酶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