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细胞是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种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人的口腔顶壁前部为硬腭,后部为软腭,两侧壁为颊部。口腔各壁都有黏膜覆盖。口腔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在口腔两侧颊部。
一、口腔上皮细胞简介:
细胞名称: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结构
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一般彼此相联成膜片状,被覆在机体体表。由内、中、外三个胚层分化形成。但主要来自外胚层和内胚层。
结构
①细胞间紧密结合,细胞外有一层细胞衣细胞衣就是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外露的糖链,具有较强的粘着作用,细胞间隙中的钙离子,和细胞间特殊的细胞间连接对细胞的粘合也有重要作用。②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两端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差别,一端表面朝向体表或体内管、腔、囊的腔面,叫游离面;与游离而相对的另一端,叫基底面。分布在不同部位的上皮组织的细胞游离面,常有不同的特化结构与其特定的功能相适应。如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呼吸道上皮有能摆动的纤毛,可以排出侵入的灰尘等异物。基底面一般借一层基膜与其深层的结缔组织相连。有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还具有扩大细胞基底表面积的胞膜内褶或加强与基膜连接的结构。③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透过基膜供应。基膜在血液与上皮组织的物质交换中起着有选择性的分子筛作用。④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的分布较丰富,因此感觉较灵敏。例如,皮肤的表皮和支气管上皮就如此。
特征
在上皮的垂直切面上,细胞形状不一。紧靠基膜的一层基底细胞为矮柱状,为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部分子细胞向浅层移动。基底层以上是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为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仅靠近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基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复层扁平上皮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复层扁平上皮的营养。
口腔上皮上皮的再生能力较强。而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再生,即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二、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
实验准备
(一)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二)用具
消毒牙签(一头钝、一头尖的),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瓶,滤纸。
注:实际情况,只需要准备载玻片秩盖玻片即可。
(三)仪器
显微镜。
注:观察术可用相衬PH、微分干涉DIC较明显,即不用染色也可以清晰观察到细胞。
(四)药品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染液(体积分数为2%~3%的蓝墨水或红墨水,体积分数为1%的伊红溶液,体积分数为2%的紫药水,质量分数为1%~5%的gaomengsuanjia溶液,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
注:可不用药品。
三、口腔上皮细胞方法步骤:
(一)操作过程
1、净片:
用绸布擦净载玻片与盖玻片。
2、滴水: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其目的是维持离体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注:可以不使用生理盐水,常规的水溶液即可)
3、取材:
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自己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注:可不使用牙签,直接用手指肚,在口腔侧壁上轻轻抿下即可)
4、涂抹:
把牙签上富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5、盖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45°盖在液滴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染色:
在盖玻片的一侧加染液1~2滴碘液,滴加碘液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注:若使用PH或DIC观察术,则不需要染色也能看到很清晰的细胞)
7、吸附: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到盖玻片的全部.若多余的染液没有及时被吸干,会影响观察。
8、观察:
用低倍镜可观察到边缘不规则的扁平细胞,这就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观察中能看到染色较深的细胞膜和细胞核,以及染色较浅的细胞质。
(二)应注意的问题
1.取材前,口腔一定要用凉开水漱净,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2.用方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动,不要刮在牙缝里,因为牙齿上刮下来的是食物碎屑,不是口腔上皮细胞。
3.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盖下,以防产生气泡。
(三)成功的关键
1.选择适宜的取材部位
人的口腔顶壁前部为硬腭,后部为软腭,两侧壁为颊部。口腔各壁都有黏膜覆盖。
本实验取材部位,以口腔两侧颊部为好。因为在这一部位能取到较多的口腔上皮细胞,而在口腔顶壁取得的上皮细胞数较少。牙签要平贴在口腔内壁轻轻地刮,避免牙签尖损伤口腔内壁。
2.选取适宜的染液浓度
只有选取了合适的染液浓度,才能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较明显地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