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形
1.1 总则
面形偏差的公差由最大可允许弧矢偏差、不规则性、旋转对称不规则性表示。另外,还可以用测量面形偏差的3项均方根rms的公差(RMSt、RMSi、RMSa)表示。
用样板检验时,面型偏差的公差包含三项:N(光圈数power),△1N(像散偏差),△2N(局部偏差)。
N——半径偏差:被测光学表面曲率半径 与 参考表面曲率半径之差,这种偏差产生一定数量的光圈。
△1N——像散偏差:被测光学表面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曲率半径 相对 参考光学表面曲率半径的偏差不相等,这种偏差体现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干涉条纹数量不等。
△2N——局部偏差:被测光学表面的局部区域相对于参考光学表面的表面,这种偏差在任一方向上产生局部不规则的干涉条纹。以局部不规则干涉条纹对理想光滑条纹的偏离量e与相邻条纹间距H的比值(△2N=e/H)来度量。
用干涉仪检验时,PV值和rms值仅仅在实际的检验区域内计算给出。
1.2 标识方法
ISO 10110-5/ GB/T 2831-2009标准中面型偏差为如下三种形式之一:3/A(B/C),3/A(B/C)RMSx<D,3/-RMSx/D(x代表t,i,a)。
上式“3”是面型偏差的代码,A为弧矢偏差,B为不规则度(IRR),C为旋转对称不规则度(RSI),RMSt为均方根总偏差,RMSi为均方根不规则度,RMSa为均方根不对称性。
1)A(sag):可允许的最大被测光学表面曲率半径与参考表面曲率半径之差,一个光圈对应λ/2。
2)B(IRR):可允许的最大不规则度性值,或对应的以像散偏差表示的光圈数。
3)C(RSI):可允许的最大的旋转对称不规则性或局部偏差表示的光圈数。
4)RMSt:可允许的最大均方根总偏差,指被测光学表面与标称理论球面之间的均方根偏差。
4)RMSi:可允许的最大均方根不规则度,指被测光学表面与拟合球面之间的均方根偏差。
5)RMSa:可允许的最大均匀方根不对称性,指被测光学表面与拟合非球面之间的均方根偏差。
1.3 PV、RMS、power值与ABC值得关系
现代干涉仪的输出参数值,除提供干涉图、二维图形及三维等高图外,一般会给出PV、RMS、power三个值。
干涉仪(比如ZYGO干涉仪)输出界面上设置由ISO 10110-5窗口,测试结束并给出的PV、RMS、power值后,仪器该ISO窗口,仪器将给出SAG、IRR、RSI等数值,分别对应A、B、C值。
如果干涉仪没有提供ISO 10110-5窗口所给出的数值,仅按PV、RMS、power值只能给出A值,即power=A值或sag值,而其他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1.4 PV、power与N、△N的关系
实际被测波前的PV有以下两个含义
1)波前的最高、最低点的差;
2)波前移出(减去)最佳拟合球面后PV值。
一般power值定为N,移除power值后的PV值为△N。
a、当被测表面较好时,power值等于或近似等于PV,则PV值或power值等于N.
b、当被测面较差或很差时,则一般power值都很小,故将PV值直接作为△N。实际上,此时N值已无意义或不作为要求,只对△N有要求。
c、当被测平面质量一般时,power值仍为N,△N无法得到准确结果,一般可近似视为PV值减去power值的结果作为△N的参考。
2、Zygo干涉仪数据
2.1 干涉仪品牌
目前行业内的面型检测干涉仪产品,主要是Nikon、Zeiss和Zygo三个品牌。干涉仪工作原理在此不赘述。以下是Zygo的激光干涉仪检测报告示例,包含PV数据、PVr数据(zernike拟合)、3D、XY轴剖面曲线图等。
2.2 PVr数据
当今干涉仪中使用的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不同,噪声、鬼像条纹和亮点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因此,PV经常被错误地表示为比表面的“真实”形状大得多的数字。如果使用一些滤波方法去除人为影响或噪声,则不容易保证测量的再现性;而且目前,滤波方面没有国际标准。
PVr是新提出的稳健振幅参数,它结合了36阶Zernike拟合的PV值和残差的均方根。PVr对结果提供了自动过滤,对系统分辨率不敏感,并与成像性能直接相关(通过Marechal判据)。建议使用PVr来代替PV。
它的计算公式为:36阶zernike拟合的PV值+3倍残差均方根值(去除36项zernike拟合面形后的残差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