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光学杂谈

光栅尺原理、精度、增量式、绝对式、选型、安装、品牌

时间:2025/3/28 22:38:17   作者:Leslie   来源:正势利   阅读:112   评论:0
内容摘要:一、光栅尺原理:二、光栅尺精度:三、影响光栅尺测量精度的因素:四、增量式光栅尺和绝对式光栅尺:五、光栅尺如何选型:六、选型案例:七、光栅尺安装注意事项:八、光栅尺如何实现高精度闭环控制:九、总结:十、市面上常用的品牌:

光栅尺,也被称为光栅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栅光学原理进行工作的测量反馈装置。它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的闭环伺服系统,能够用于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精确检测。

一、光栅尺原理:

1、简单理解:

简单理解就是一把尺子。

    打个比方,游标卡尺都用过吧,再或者卷尺用过吧,尺子上面有刻度,这些刻度作为基准,你只需要把要测的物件,和卡尺上的刻度做比较,就可以用来衡量长度、大小、深度等信息。

    同样地,光栅尺上也有“刻度”,这种刻度叫光栅,是通过光刻刻在尺子上的,只不过,它不是通过人眼来读取信息,而是通过配套的读数头,来读取位置信息。

2、实际原理:

    光栅尺的基本构成是光栅条纹和光电检测器。光栅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条纹组成的线性光栅,条纹的宽度和间距非常小,精度可达到亚微米级别。光电检测器则是光电二极管或双晶电子扫描器等电子元器件,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光栅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上的莫尔条纹形成原理。当指示光栅与标尺光栅以一定角度放置时,两者上的线纹会相互交叉。在光源的照射下,这些交叉点附近的小区域会出现亮带,这是由于黑色线纹的重叠导致遮光面积最小,挡光效应最弱,进而光的累积作用使得该区域光线增强。而远离交叉点的区域,随着两光栅尺不透明黑色线纹重叠部分的减少,不透明区域面积逐渐变大,即遮光面积逐渐变大,挡光效应也随之变强。因此,这些区域的光线透过量减少,呈现出暗带的效果。通过这种亮暗相间的莫尔条纹变化,光栅尺实现了对位移或位置的精确测量。

    光栅读头通过检测莫尔条纹的个数,来“读取”光栅刻度,然后再根据驱动电路的作用,计算出光栅尺的位移和速度。这一过程实现了从光信号到电信号,再到数值信号的转化,最终得到物理量的数值输出。

    实际原理确实复杂很多:光栅是在玻璃或钢带尺上,制作的一系列条纹和狭缝,一个条纹和一个狭缝的宽度称为栅距,常见栅距20um。

    读数头每扫描一个栅距,就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周期,此信号再通过一个电子电路进行细分(读数头内置的或者外部细分盒),比如5,10,50,100倍的细分,所以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

     比如,一个20um栅距,经过50倍细分,那一个周期就是0.4um,这就是厂商说的分辨率。

    如下图,读数头中有和尺体栅距一样的指示光栅(Scanning reticle),并且读数头中本身有LED光源,当读数头相对于光栅尺(Scale)移动时,LED光在经过了聚焦镜后(Condenser lens),照射到光栅尺上,然后光通过光栅狭缝,衍射到读数头的光电探测器上(Photocells),这样就在探测器平面上,产生了明暗相间的正弦干涉条纹。

    接着,探测器把这些条纹,转换成正弦波变化的电信号,再经过电路的放大和整形后,得到两个相位差90度的正弦波,或方波信号A和B。

    正弦波或方波的周期数,与移动距离成正比。尺体正向移动时,A信号超前B信号90度,尺体反向移动时,A信号滞后B信号90度。

光栅尺原理、精度、增量式、绝对式、选型、安装、品牌

光栅尺原理、精度、增量式、绝对式、选型、安装、品牌

光栅尺原理、精度、增量式、绝对式、选型、安装、品牌

    如果转换成方波信号,做4倍频细分,一个周期里有4个上升沿,这个时候的分辨率只对应着一个上升沿,也就是1/4周期(脉冲)。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光电探测器和LED在光栅尺的同一侧,都集成在读数头中。当光照射到光栅尺后,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回去,然后通过聚焦镜,照射回光电探测器,形成电信号。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卡尺测量呢?

    一般卡尺只能人眼读数,怎么把你读到的数据,传送到机器运动轴呢,就更不用说位置没有走对时,如何去反馈做校正了。就算你用能够输出读数的卡尺,精度也没有光栅尺的高嘛。

二、光栅尺精度:

±15μm,±5μm,±3μm,±1μm都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精度,是光栅尺的制造误差,指每走1m实际可能的误差,而如果小距离行走,误差会更小,比如±0.275μm/10mm,±0.750μm/50mm,就是说运动10mm和50mm可能产生的误差分别是±0.275μm和±0.750μm,这是光栅的本身制造精度,也是选择光栅尺的一个重要参考。

    比如,我们经常希望一个轴的定位精度是±3um/100mm或者±5um/100mm之类的,那么选择光栅尺的时候,首先,它的精度就要比这个要求高,比如±0.5um/100mm或者±1um/100mm。

    另外,这里±1um/100mm并不能推导出±10um/1000mm,因为这里没有线性关系,往往光栅尺本身,会标注一两个短行程误差。比如精度±10um/m,往往100mm内的误差会小于±1um。

    当然,读数头在细分信号的时候,也会引入误差,叫做差分误差,不过这个误差很小。比如一根光栅尺,栅距20um,分辨率为0.1um,周期误差(电子细分误差SDE)±0.15um。指的是栅距为20um的光栅,经过200倍细分,分辨率是20/200=0.1um,在这20um的栅距内,因为系统信号处理带来的误差是±0.15um。

三、影响光栅尺测量精度的因素:

    通常还和导轨的精度、结构刚性、光栅尺和末端点的距离有关系,对温度敏感的系统,还和环境温度及光栅尺附近热源有很大关系。

    通常导轨有直线度和平行度误差,读数头只能读取到光栅尺位置的信息,而我们关心的位置通常不是光栅尺位置,而是结构上功能点的位置,也就是存在阿贝误差。

    结构刚性,光栅尺和末端点的距离都会影响阿贝误差。

    温度的上升和下降,会导致光栅尺的热膨胀,也会引入误差,因为基准变化了,读数头会认为是光栅尺有一个微小运动。

    光栅尺栅距这么小,那刻度是怎么刻上去的?光栅尺尺子一般都是哪些材料?

     上面已经提到了,光栅一般刻在玻璃或钢带基体上,玻璃一般用于短行程尺子,大长度尺子,比如10米、30米,用钢带作为基体。

     至于说栅距怎么刻上去的,前面也说了,是用光刻的原理刻上去的。

    那光刻是个什么东西?

     比如说,你看集成电路板,上面不是有一条一条金属线么?

    那个线不是画上去的,是整个刷一层铜到硅板上,然后上面刷一层蜡,然后你用刀子把没有导线的部分的蜡“刻”下去,然后把这块板子扔到腐蚀液里,没有蜡覆盖的地方就会被腐蚀掉,然后你把它拿出来,集成电路板就做好了。

做光栅尺的时候呢,也是这个样子,但是光栅尺上的栅距非常非常小,间距是微米级别的,已经没有任何物理的刀子可以去刻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光刻”了。

    因为光可以被分的很纤细的,光刻是在被刻材料表面铺一层感光膜,然后用光去照它,被光照到的地方,感光膜就会被“烧掉”,然后这个时候你用一个上面画着刻线的“纸片”,去挡一下光,这样就把光栅要保留的地方留下来了,然后扔到对应的液体里一泡,光栅尺也就做好了。

四、增量式光栅尺和绝对式光栅尺:

1、增量式光栅:由周期性刻线组成。位置信息的读取需要参考点,通过和参考点的对比,来计算移动平台所在的位置。

    由于必须用绝对参考点确定位置值,因此增量光栅尺上,还刻有一个或多个参考点。由参考点确定的位置值,可以精确到一个信号周期,也就是分辨率。绝大多数场合,都使用这种光栅尺,因为它比绝对式光栅尺便宜。

2、绝对式光栅:绝对位置信息来自光栅码盘,它由一系列刻在尺子上的绝对码组成。所以,编码器通电时,就可立即得到位置值,并随时供后续信号电路读取,不用移动轴,执行参考点回零操作。

    因为回零会浪费一定时间,如果机器有多个轴,那么回零循环可能变得既复杂又耗时。这种情况下,使用绝对式光栅尺是有利的。

    另外,从速度和精度方面考虑,增量式光栅的最大扫描速度,取决于接收电子装置的最大输入频率 (MHz) 和所需的分辨率。但是,由于接收电子装置的最大频率已固定,所以提高分辨率将导致最大速度相应降低,反之亦然。

    绝对式光栅,不会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可确保高速和高分辨率运行。这是因为位置根据需求和使用串行通信确定。绝对式光栅最典型的应用,是表面贴装技术 (SMT) 行业中的贴片机,在该行业中,同时提高定位速度和精度,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五、光栅尺如何选型:

第一, 是精度。

第二, 分辨率。

第三,行程。

第四,最大检测速度。

第五,电接口及电线长度。

第六,安装方式及安装空间。

第七,抗振动性能。

第八,价格。绝对式光栅尺一般贵20%。

一般来说,精度和分辨率是我们选择光栅尺的首要因素。

六、选型案例:

    如何根据定位精度,或者是重复定位精度要求,来选择光栅尺?

     比如,要做一个行程100mm,系统定位精度是±0.01mm(±10um)的移动平台,我们可以选择行程是120mm,精度是±0.5um/1m,分辨率是0.02/10=0.002mm的光栅尺。

     这样,行程有20mm的余量,可以用于做硬件保护,而光栅尺本身的精度±0.5um也很常见。

    关于分辨率,之所以取定位精度的1/10来选择分辨率,是因为存在控制误差,通常在±10cnt,这里所说的1cnt,是指的,在光栅尺本身分辨率基础之上,做了细分处理之后的分辨率,通常有4倍或者8倍细分。

    比如4倍细分,那么上面分辨率为0.002mm的光栅尺,分辨率将达到0.002mm/4=0.5um。±10cnt也就是±5um,留了一倍的余量,这个主要考虑,系统还存在机械误差,比如传动系统,结构刚性等,这些因素也会吃掉一部分精度。当然这些是几何误差的范畴,可以通过测量,获得误差曲线,进行一部分的补偿,但是,还是有不一部分动态误差,无法补偿。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关心绝对定位精度,而只关心重复定位精度。一般来说,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的数值为定位精度的1/2~1/3,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数量级,即1/10。比如,此例子中,一般来说重复定位精度在±0.01mm/2~±0.01mm/10=±0.005mm~±0.001mm之间。

    当然,还有一点,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介于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之间。

七、光栅尺安装注意事项:

第一,预留好调整空间,因为很多时候空间不足,不好调整读数头,造成调试花太多时间,维护也很麻烦。安装后必须进行精确调整,根据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调整好坏。

另外,一般光栅尺的安装面,要和导轨面保持一定的平行度,比如0.1mm,这个要求,往往比安装的摇摆平行度要求高一倍,比如摇摆平行度要求0.2mm。

八、光栅尺如何实现高精度闭环控制:

在数控机床等精密加工和检测系统中,光栅尺的高精度测量能力是实现闭环控制的关键。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比较实际位置与期望位置的偏差,来调整执行机构(如伺服电机)的输出,从而实现对位置的精确控制。

光栅尺在闭环控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时反馈:光栅尺能够实时监测刀具和工件的坐标位置,将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2. 误差补偿:通过比较实际位置与期望位置的偏差,控制器可以计算出需要调整的位移量,并通过伺服系统对刀具进行精确调整,实现误差补偿。

 3. 提高精度:光栅尺的高精度测量能力确保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精度,使得数控机床等设备的加工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光栅尺将测量到的位移信息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处理后转化为数字脉冲信号或模拟信号。在数字控制系统中,这些信号被用来更新控制器的内部状态,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精确控制。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位置的持续精确控制。

九、总结:

    光栅尺作为一种基于光栅光学原理进行工作的测量反馈装置,在数控机床等精密加工和检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莫尔条纹形成原理,通过检测莫尔条纹的变化来实现对位移或位置的精确测量。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光栅尺能够实时反馈位置信息,实现误差补偿和提高加工精度。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光栅尺品牌众多,各有特色,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品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栅尺的性能和精度将不断提高,其在数控机床和精密测量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未来,光栅尺将继续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和精密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十、市面上常用的品牌:

海德汉

发格(FAGOR)

信和(SINO)

新天

万豪(WANHAO)

长光所

道尔

Ditron

GIVIMISURE

雷尼绍

三丰

RSF

MicroE

大连榕树光学

思特光学

雅科贝思

禹衡光学


标签:原理 精度 增量 绝对 安装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作者QQ及微信:49922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评论
QQ交流群:120100441    QQ客服:49922779 闽ICP备01008686号